首页 > 其他类型 > 废物阿星,和美女静静 > 第97章 北匈奴之呼衍王

第97章 北匈奴之呼衍王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砍不平 在幻想乡的日子 公主命公主病 年代快穿:女配的肆意人生 穿书不可怕,凭自己改掉炮灰命 别太努力,老婆被人惦记上了 武道战甲之不要小看我 丝芭,我重生后登顶 肥妃有福,双面王爷倾世妃 四合院:神厨

王星在哈密见到最多的植被只有胡杨,胡杨树的生存,是新疆人在风沙环境里坚强不屈意志的象征,代表着一种无畏精神。

胡杨,作为一种能够在大漠中生长的树木,拥有着傲骨凛冽的别样风格。胡杨树的寿命在100-300年左右,最长也达到500年。难怪俗语是这么评价的:胡杨千年不死,死后千年不倒,倒后千年不腐。

沙漠地区不仅缺水,而且由于蒸发量大,碱性物质会残留到土壤之中,使得土壤呈碱性。干旱、强碱,使得许多植被都无法在这里存活,但是胡杨是个例外,它能够“闻到水、嗅到水、跟水走”,从而在这片土地中顽强的生存下来。

胡杨并不是地球上唯一一种既能耐干旱,又能耐强碱的生物,大多数仙人掌也可以做到。但仙人掌对温度要求较高,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,仙人掌无法在如此条件恶劣下生存。唯有胡杨,能够在最高温度45c,以及最低-40c的条件下生存,因此在华夏文化中被叫做“胡杨精神”。

但是,游牧民族将广袤无垠的西域视为必争之地,历史上,西域诸国是中原王朝和古匈奴反复争夺的领土,包括哈密在内,两方势力多次爆发激烈的战斗。

匈奴是指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,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。匈奴逐水而居,野蛮彪悍,在西汉建立初期,它经过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, 西域诸国大多臣服于匈奴……

在建国后,大约五十年代,新疆文物部门在哈密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时,首次发现了东黑沟遗址,东黑沟遗址发现的遗迹种类包括石筑高台、特殊遗迹、墓葬、石围基址、岩画等,东黑沟遗址共计发现墓葬1666座,石围基址共发现140座,岩画的岩石多达2485块,考古专家确认这是北匈奴呼衍王的王庭(朝廷所在地方)。

匈奴族中有4个地位较高的部落,排名第一的是挛鞮氏,这是匈奴社会最尊贵的氏族,匈奴历代单于皆出自该氏。其中最着名人们熟知的昭君出塞,就是汉朝为了边疆稳定制定与匈奴单于的和亲政策;呼衍氏、兰氏、须卜氏等的血统也很尊贵,不但世居高官,且都与挛鞮氏结成并且保持婚姻关系,史学家习惯称之为“姻亲氏族”。

呼衍氏作为仅次于挛鞮氏的、匈奴社会中第二大尊贵氏族集团、名列第一的姻亲氏族,无论在匈奴政权势力上升时期,还是其势力衰退时期,尊贵地位及强大势力稳如磐石,一直没有改变。特别是到了东汉,匈奴南北分裂之后,西域就改由北匈奴的呼衍王控制了,呼衍王一时威风八面。

但是,汉明帝时,东汉终于开始对北匈奴进行反击,这一鼓作气把匈奴打得是无家可归,只能离开蒙古高原向西流窜。北匈奴向西流窜的第一站就到了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,并攻陷了伊吾(也就是今天的哈密),后来北匈奴的呼衍王被汉军击毙,新的呼衍王率领北匈奴继续西逃。

呼衍王是匈奴王号,汉代匈奴有数人享此称号,但名均佚,4位呼衍王依次是:

1.呼韩邪单于(公元前58—前31年在位)岳父,左伊秩訾王兄。以二女妻呼韩邪,长女颛渠阏氏,少女大阏氏;

2.驻牧天山(一说指祁连山,一说指新疆天山山脉吐鲁番及巴里坤湖一带)者。隶北单于。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(公元73年),为汉奉车都尉窦固所败。次年,复败于蒲类海(今新疆巴里坤湖);

3.其继位者仍居该地。顺帝永建元年(公元126年),为西域长史班勇所破,徙居枯梧河,部众2万余人降汉。阳嘉四年(公元135年),率兵攻车师后部,为敦煌太守所破。永和二年(公元137年),在蒲类海被敦煌太守裴岑所杀;

4.桓帝元嘉元年(公元151年),另一呼衍王率兵3千攻打伊吾,大败伊吾司马毛恺兵于蒲类海,在进击伊吾屯城时,听闻敦煌太守司马达引兵救援,呼衍王隐藏起来,汉军无功而还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下乡知青猛追夫,这个村霸会害羞 穿越兽世我会变身大豹子 原神:延续千年的契约 凶狠小道姑手撕全京城残王来递刀 勇者被造谣之前 我妻太难追 会亿种异能的她,总说自己很弱 她的新童话 那夜后,糙汉霍总跪哄孕吐小甜妻 我们的岁月长河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